大平紅橋,曾經被票選為全國歷史一百大建築中,名列第六十五名,在以前
,大平紅橋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,位於紅橋下方的則是打鐵坑溪。大平紅橋早年是龍潭大平村民挑貨去三坑出售必經之路,一直以來都是以「紅橋、流水、釣叟」的風光聞名於外,老村長鍾添翞表示在小時候,紅橋是他的最愛,在那兒釣魚、游泳、抓魚,以前有很多水潭,每逢轉彎轉角的水潭就會有魚,水潭上會有石頭,只要拿個抓魚的竹簍,搬開石頭,掃一掃就會很多蝦、魚,很容易就以抓到。

大平紅橋是三坑子與大平村之間的聯絡橋樑,它橫跨蔗部坑 (清水溪)的兩岸,東接大坪村,西鄰三坑村,是一座以紅磚為主的建造的拱橋,大平紅橋是由役庄場、龍潭居民及日本人的資助下完成,使用與當時建築桃園大圳相同的紅磚,紅橋景點的紀念碑是後來才加上的。

大平橋碑是明確的記載了當時為什麼要興建大平紅橋的始末,也記載了當時捐款人的姓名及名冊,捐款人的金額大部分是個位數的,大約都是六、七元上下,古時的錢和現在的錢的面額真是大,現在動不動就是上萬的,真是有趣的大平橋碑。

大平紅橋的整治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設計,有徵詢過村長的意見,補助了五千餘萬元建立親水公園,採自然生態工法施工,以保持「原味」。河道的兩旁皆以石塊混著水泥砌成,採用自然生態工法,可以防止溪水的沖刷,造成土壤的流失及造成河道的淤積砂泥,兼俱水土保持及休閒的功能。
 


 









紅妝瞬添如嬌妍


 橋段何分詩盈嫻


景綴綠茵引潮羨


 點墨揮灑山野恬


感謝    清水讓人  贈詩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字分享


來自龍潭鄉公所網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