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內灣」原稱「南河新城」或「南河和興」,


於日治時期改定為「內灣」。內灣車站不僅是內灣的門戶,


也是內灣的地標,現今仍保留了當初為了管制運貨量而設的地磅站遺址,


以及補充火車蒸氣鍋爐用水的火車加水站等舊跡,


因此常吸引許多鐵道迷來訪,加上近來投入對內灣形象商圈的打造,


這個風情萬種山城很快地成為周休假日的熱門景點。





內灣老街的商店




  內灣最頗負盛名之地,就是內灣吊橋,油羅溪從尖石山區沿者曲折的山谷順流而下,到了內灣段依然水流湍急,由於未受污染,溪底清澈見底,讓人忍不住想一親芳澤,每逢假日橋下釣魚烤肉的人潮源源不絕。


        穿越吊橋後,有步道沿油羅溪畔通往攀龍吊橋及北角吊橋,沿途林蔭蔥鬱是登山健行的最佳路線。




 廣濟宮是目前內灣村居民的信仰中心,原名為平和宮。其源自民國八年因該村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。當時疫情漫延加上處於山區常受生蕃猛獸侵害,村民於是奉迎褒忠義民爺,於現今大同路老街路尾之民宅內設廟祈求平安。














攀龍吊橋於內灣村西方橫跨油羅溪,吊橋於溪兩岸設置兩座吊索橋架基墩,入口處巨石林木渾然天成、景觀頗具幽雅;橋全長約80.公尺,寬約1.1公尺,僅可供人員通行,亦是通往「南窩」與「南坪」的捷徑,可連接通往「內灣吊橋」與「北角吊橋」。 

攀龍吊橋其名稱由來有此一說:因橋的對岸山頭係此地區風水的「龍脈之龍首」處,故「吊橋通往龍頭」可謂「攀龍」。  












文字來自網頁分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