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座山觀音寺




鄉人習稱觀音亭,現爲三級古績,建寺以來雖歷經多次整修,


但仍維持著200餘年前的風貌與規模,成爲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


蓮座山獨峙於大漢溪中,其形勢猶如蓮花出水,


我沒記錯的話這階梯有將近 1 5 0 層



因而得名。清嘉慶3年(1797年),由鍾尚儀等人鳩資


創建募捐建佛寺於山岩,奉祀觀世音菩薩和十八羅漢金尊,


名為觀音寺,又名「觀音亭」;至1904(明治37)年,


大溪仕紳鑑於廟宇有傾圮之虞,乃募金大事重修,


並增建拜亭,1925(大正14)年再行鳩資徹底修繕,


1934(昭和9)年將原拜亭改為歇山重簷拜亭,


直至目前重修之前,未曾再修。




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極重要的神明,又名觀音媽、觀世音菩薩。


據法華經普門品所載,觀音三十三現身,又化身不一,因此其造型樣貌各有差異,


據傳觀世音之父為妙莊王,母為寶德后,其姊為妙音、妙之,觀世音排老三,名為妙善,


為拯救天下蒼生而降世於東海菩陀落迦山,轉往中原普渡眾生。




蓮座山觀音寺的建築受限於地形因素,不能作縱向發展,故為一座五門單殿式的廟宇,


屋頂的形式為三川脊,正殿的前方有拜亭,此乃觀音寺建築上的最大特色,


其屋頂採重簷歇山,內有八卦藻井。寺內的剪黏、泥塑維妙維肖,木雕、石刻、彩繪等皆古樸雅緻。




本寺的右側10餘公尺林蔭處設有敬聖亭(惜字亭),


該亭亦為重要的古建造物,名為「奎星樓」,建於1936(昭和11)年。


內奉文曲星君,是由紅磚砌成的三段式亭子,上、中二層題有對聯,


亭身的龍吟虎嘯石刻栩栩如生,剪黏、雕塑精美細緻。




佛寺右側尚有祈求文風昌盛的奎星樓,供奉北斗七星中的魁星,


爲庇佑文運之神明,這座奎樓尚具有敬惜字亭的功能,


因此兼具字紙爐的構造及廟宇的飛簷筒瓦,上頭飾以吉獸磁磚及浮雕,


十分華麗。奎樓旁另有小亭奉祀福德正神及樹神,


小廟看來樸實無華,相傳觀音寺建廟之前即已存在,也頗具歷史。

文字資料來自網頁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8) 人氣()